我喜歡聽故事,更愛細細品嚐故事裡的意涵
我的外婆,是一位白髮蒼蒼的九十五歲老人家
很多事情都記不住了
唯獨一個故事,到現在還能夠在飯桌上,鉅細靡遺地說給晚輩聽...
「有一天,爸爸叫兒子一起扛著扁擔,將年邁的爺爺抬到山林,想棄之於不顧
當爸爸要兒子跟他一起下山回家的時候,
兒子問爸爸,那爺爺呢?爸爸回答:我們不要他了
兒子聽到爸爸的回應後,便拿起了扁擔準備下山
爸爸問兒子,為什麼你要拿扁擔呢?
兒子回答:等你老了之後,我可以跟我的兒子用這扁擔抬你上來
爸爸內心一驚,於是又和兒子將年邁的爺爺抬回家」
這一則簡短的故事
不僅貫穿了外婆這一生最重視的價值觀:晚輩孝順長輩、以身作則/有樣學樣
透過故事,無形中傳遞給後代子孫重要的價值觀
個人認為,這,就是教育!是最簡單、效果又最好的方式之一
故事承載了說故事者的價值觀、文化與處事態度
透過口耳相傳,延續下去
不用耳提面命,也無須直白地告訴你人生大道理
而是透過簡單又極具感染力的故事
讓人有所了解與體會
也使我想起日前去新竹司馬庫斯的時候
從導遊口中聽到的泰雅族射日傳說
口耳相傳的故事,總是會有許多的版本
就我聽到的故事跟大家分享
「很久以前,天上有兩個太陽
因此天氣非常炎熱,農作物收成不佳,人們的生活相當辛苦
於是,泰雅族人決定要把一個太陽射下來
便派了三位年輕的族人前往太陽升起之地,將太陽射下來
走阿走,走阿走,三個人發現那個地方實在太遠了
而且,大家都不再年輕,因此,他們決定讓其中一位族人原路折返
回去告訴族人:太陽的升起之地很遠
然而,當他回到村落,跟族人說完這句話之後,就過世了!
第二次,泰雅族人便派出一位年輕的族人和一名剛出生的嬰兒
繼續前往太陽升起之地,完成射下太陽的任務
年輕的族人一邊趕路,也一邊教導著孩子生活的技能和射日的任務
年輕的族人逐漸衰老而死去,幼小的嬰兒逐漸長大成人
終於,長大成人的嬰兒走到了太陽升起之處,射下一個太陽
被射下的太陽,變成了月亮
而完成任務的族人,回到村落的時候,已經垂垂老矣,不久也過世了」
聽完這個故事之後,我感受到的文化與價值是:
用生命保護自己的族人與部落,世世代代都要延續並傳承著這個精神
--
故事,是一種永遠不會褪流行的教育方式
妳/你可以檢視自己聽到的故事,接收到的信念
同時,也可以變成一位說故事的人
讓自己重要的價值觀,透過故事分享給更多人知道!